2025年10月15日,由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主辦的東望洋講堂系列講座在崇文樓(E34)大堂圓滿舉行。是次講座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博士生導師,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學院兼職教授何志森教授擔任講者,主題為“觀察、發現和行動”。

何志森教授先簡單介紹了他在澳門新美安大廈主導的《新美安社區共創和互助計劃》,並以此為切入點介紹了他所創始的Mapping工作坊,詳實地分享了其在各地城中村改造、菜市場攤販和田野調查中的深度觀察。透過這些行動説明了mapping是從“觀察”到“發現”的過程,觀察是為了發現,而在發現後並對“某種問題”有意識行動的時候,即是一種設計的行為。何志森教授強調了設計中同理心和共情的重要性,設計的力量在於必須好好地觀察每一個普通人個體、他們的家庭、社區、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交往時所經歷的成功或失敗,而設計就是要將資源帶給沒有能力擁有的人們。

在講座後,來自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的徐建華教授和在新美安大廈生活接近二十年的“紅姐”馮嬌雄一起分享了《新美安社區共創和互助計劃》給社區帶來的積極改變,用發生在澳門社區的真實案例展現出了設計的力量和人文關懷,帶給與會的師生們很深的觸動。是次講座吸引了超過七十名師生參與,問答環節中,與會者積極參與,就做田野觀察時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熱切討論。

“東望洋講堂”以“立足澳門、放眼國際學界”為原則,是澳門大學高研院旨在回餽社會澳門社會,打造的一個跨學科、高品質、具有國際視野的公開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吸引了來自校内不同學院的老師和同學積極參與,高研院將繼續舉辦高品質的學術講座,為澳門的學術界和社會提供更多機會、深化學術交流、拓寬知識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