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研院主辦的崇文講座之《有法無天-從加藤弘之、霍姆斯到吳經熊的叢林憲法觀》書本分享會於5月10日在E34崇文樓演講廳圓滿舉行。本次講座由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院士、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訪問學者蘇基朗教授作為主講人;澳門大學法學院院長、法學院教授——唐曉晴教授作為主持人;以及澳門大學法學院助理院長、法學院副教授——翟小波教授,澳門大學高研院院長、法學院講座教授——於興中教授作為與談人。

《有法無天》一書由蘇基朗教授與蘇壽富美教授合著,深刻地探討了社會、法律以及人性的真諦:這些概念深深地影響著人類。在征服欲與優越感的碰撞中平衡尊重與同情,不僅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與人文主義的較量,更是塑造人類社會的關鍵。蘇教授強調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危害,如優生學、法西斯思想等,這些思想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隨後,蘇教授進一步借鑒三位憲法學家——加藤弘之、霍姆斯、吳經熊的思想,探討了當時的法學家如何平衡天,法,社會之間的關係,找到自己的平衡。加藤弘之將天的概念與天皇的恩賜聯繫起來,這與當時日本社會的歷史背景緊密相連。他認為科學與倫理無關,從而否定了天賦人權,但同時,他又堅信天皇的神聖性,這種矛盾體現了日本特有的「西學為用,日本思想為主」的思想模式。霍姆斯的觀點則更為直接,他認為法律與社會權力結構直接相關,社會權力決定了一切,不存在所謂的天賦人權;人權完全是社會權力所決定的,法律的本質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的積累。吳經熊作為叢林憲法學家,同樣有他矛盾的一面:他對中國傳統法律推崇備至,認為中國是最早提出公平正義的國家,然而對於傳統文化卻不甚欣賞,對孔子亦有諸多批評。他對霍姆斯的思想亦極為推崇,渴望將其理念推廣引入到中國。

在討論環節,諸位教授分享了無數精闢見解,對《有法無天》一書進行了深入點評。本次講座吸引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師生參加,現場討論氛圍濃烈。高研院未來將持續跟進最新的研究趨勢,舉辦更多高品質學術活動,以促進知識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