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2日,由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高研院)、中華醫藥研究院和人文學院聯合主辦的「高研院跨學科派對」第七期於崇文樓大堂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黃帝内經:養生理論導讀」爲主題,邀請了中華醫藥研究院特聘教授及院長、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新教授和人文學院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系主任張穎教授擔任講者,法學院講座教授、高研院院長於興中教授擔任主持人。
講座伊始,陳新教授系統闡釋了陰陽平衡、飲食有節、適度運動及順應自然的養生智慧。他結合現代研究,強調均衡飲食與規律鍛鍊可以提升免疫力,並指出充足睡眠的關鍵作用。他提到中醫藥免疫調節作用機制,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的科學價值,彰顯了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的協同創新。
張穎教授則從哲學思想的角度對《黃帝內經》進行了解讀,强調了陰陽互動的整體醫療觀及「治未病」的核心理念。她結合道教宇宙觀,闡釋人體「微觀宇宙」需因時養生的智慧,對比了傳統中醫「形與神俱、陰陽平衡」的健康定義與現代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還探討了道教「精氣神」三寶與房中術等養生實踐,展現了中醫文化對生命和諧的追求。
在隨後的問答環節,與會師生積極提問,圍繞年輕一代對中醫的信任危機、《黃帝內經》的現代啓示及養生實踐等話題展開交流,反響熱烈。
「高研院跨學科派對」系列活動旨在促進校內的學術互動與跨學科交流,鼓勵不同領域的學者共同探索全球性學術課題。本次活動吸引了近90名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師生參與,促進了人文與醫藥領域的交流,為參與者提供了深入探討中醫養生理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