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高研院)主辦,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及商業史研究組、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比較及公眾史學文學碩士課程、香港科技大學環球中國研究理學碩士課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協辦的崇文講座系列於2024年9月27日在澳大展館演講廳成功舉行。

此次講座主題為「近代企業的商道、商術與商法--東京金港堂與上海商務印書館雜識(1875–1930)」,由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院士、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訪問研究員、澳門大學法學院客席講座教授蘇基朗教授主講,並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特聘教授、高研院學術項目與刊物主任林少陽教授,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孟嘉升教授以及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吳海傑教授擔任與談人,以及澳門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高研院院長於興中教授擔任主持人。

蘇基朗教授首先探討了中國企業家如何與新型企業制度及公司法律互動。他介紹了商務印書館作為晚清首批登記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以及金港堂作為明治時期首批股份有限公司的龍頭企業相關背景,並比較了近代中日企業文化的異同。蘇教授分析了日本金港堂與商務印書館在管理與經營模式上的差異,並得出了金港堂一代衰退而商務印書館百年不衰的原因與結論。

林少陽教授探討了印刷技術傳入歐洲、新教興起以及國家建構間的關聯,並分析了中國與日本印刷技術的相互影響。他亦深入研究了商務印書館等民族企業與國家命運之間的關係。吳海傑教授則指出,在20世紀民國的巨變中,商業模式和印刷技術都經歷了顯著變化。他關注民間習俗與大眾思考模式是否發生了變化,以及近代印刷業企業家的精神風貌如何演變。

孟嘉升教授提出本書對「大分流」問題的啟示,以及19世紀與20世紀日本與中國之間經濟發展不同道路的分析。最後,孟教授詢問了兩位作者如何進行研究,並收集如此豐富的一手史料的過程。在討論階段中,蘇基朗教授從微觀的角度回應了關於中日印刷業之間民間可信度的問題,以及日本金港堂與商務印書館在十年合作中所出現的各種情況,為參與者提供全面的理解。

此次活動吸引了線上及現場近一百七十名觀眾的廣泛參與,引發了關於近代企業的商道、商術與商法的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