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高研院)主辦的澳大傑出訪問學者講座系列邀請了上海師範大學法治與人權研究所所長劉作翔教授,進行了主題為“當代中國的規範體系:理論與制度結構”的分享。講座由澳門大學法學院環球法律學系講座教授兼高研院院長於興中教授擔任主持人。

講座伊始,劉教授詳細闡述了現代國家治理中的“規範體系”概念,涵蓋法律規範、黨內法規、國家政策和社會規範,探討了這些規範在社會中的功能及相互關係。他指出,各規範體系之間存在複雜的互動,黨的宏觀政策對其他體系具有指導作用,所有規範體系應遵循憲法和法律原則。

通過對比凱爾森的規範等級體系,劉教授強調了當代中國規範體系的獨特性,研究範圍不僅限於法律規範,擴展至整個社會的規範體系,體現了多元規範的共存。

討論環節中,於興中教授強調了當代中國規範體系的分類及其相互關係,並對比凱爾森理論,提供了清晰的理論框架,激發了與會者對相關議題的深入思考。

稅兵教授分享了他的見解,他指出,雖然講座涉及宏大的主題,但劉教授分析細緻,材料充分,文字樸實且研究扎實,表達嚴謹,值得大家學習。同時,他強調了規範體系的來源和功能劃分,認為法律規範是一個動態的前端。

問答環節引發了與會者的積極討論。劉教授指出,家規需通過分析提煉其價值,並強調司法解釋的開放性以確保有效實施。此外關於黨內法規、國家政策與社會規範之間的關係,劉教授強調,黨內法規在規範體系中至關重要,法律與黨內法規的協調需遵循法律原則。

這次講座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理論框架,也為未來的研究和實踐開闢了新視角。

最後,我們再次感謝研究服務及知識轉移辦公室(RSKTO)在澳大傑出訪問學者計劃中給予的支持和幫助。